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當他做尚書郎時,和徐州的尚書張建封是好朋友。一次,張建封宴請白居易,喝到酒酣耳熱之時,讓自己的愛妾盼盼出來為白居易助酒佐歡。
盼盼長得十分漂亮,很有風韻,又善歌舞,白居易當場寫了一首詩稱讚她,其中最有名的二句是“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形容盼盼嬌態風姿猶如牡丹花,很是獨到。白居易也由此對盼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轉眼一過十二年,白居易再也沒有見到張建封和盼盼。然而其間卻天地滄桑,變化極大:
張建封去世,歸葬其河南老家,盼盼念與張建封往日的恩愛而不再嫁,獨居張建封在徐州的舊宅燕子樓,已經十來年了。這些情況,後來白居易從拜訪他的張仲素口裏才聽說。張仲素並且還向白居易吟誦了盼盼在張建封死後懷念張建封而寫的三首詩。
其中一首是: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
第二首是: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十一年。
第三首是: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白居易手跡
這三首詩,第一首主要寫其思念之深,徹夜不眠;第二首、三首主要寫張建封死後,無心歌舞,也無意緒去彈箏理瑟。
三詩寫得情深感人,哀婉淒涼。尤以第一首最好。白居易對這幾首詩極為稱讚,也稱讚盼盼對張建封的癡情。
因而和了三首詩:
一.
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隻為一人長
二.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三.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前二首寫張建封死後盼盼在懷念中所過的淒涼生活。第三首則寫有人到洛陽去過,也到了張建封的墓上,墓上的白楊樹都可以作蓋房子的柱子了,漫長的歲月怎麼不把當年花容月貌的佳人,折磨得滿臉如塵灰一樣呢?這幾首詩,很是讓盼盼動情,不料白居易和詩至此,卻餘興未盡,提筆又補了一首絕句: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四五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這首詩大意是:
張建封當年挑選了幾個如花似玉的女子,不惜代價,又教她們歌舞,一旦張建封死去,卻沒有一個人追隨他去。不料盼盼接讀白居易的幾首詩,又讀了這首絕句,反復吟味,痛苦流涕,忽有所悟;說:“張尚書死的時候,我並不是不能陪他去死,我真想去陪他死,但我一想,如果這樣做了,百年之後,人家會由此認為他重女色,以致要自己的妾陪死,這樣反而玷污了他的名聲,所以我沒有這樣做呀!”於是自己又寫了一首和白居易的詩來辯解說: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去隨。
此詩大意說:
自從我獨守空樓,終日愁眉不展,面形與身體已經是猶如春後的牡丹一樣枯瘦凋殘了。想不到你不理解我對張建封的真摯深情,竟說我不隨他死去。
此詩寫後不幾天,盼盼每天嘴裏念叨著二句詩:
“兒童不識沖天物,謾把青泥汙雪毫”,說別人不理解她,含鬱悲憤,不幾天也就死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問題出在白居易後來寫的那首絕句上。盼盼認為其中的“一朝身去不相隨”是責怪她沒能陪葬。而白居易的這首詩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通過詩意來看,一是他也許是說盼盼,二是也許講別人來反襯盼盼的癡情,三是也許從張建封的角度來感歎,其中也許有冷靜觀察人生後的感慨,總之,可以有幾種理解,即使他是說盼盼,也似乎沒有責怪的意思,此詩的真正含意是白居易在當時寫詩時對此事的心理感受所包涵的全部意蘊,其所有內涵恐怕只有他一個人才說得清楚,這是“文本”。
“詩無達詁”,“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盼盼作為讀者,她則必然如此去想,以至含鬱而死,這也許是白居易寫此詩時所始料不及的。他沒有預料到客觀後果,主觀的詩人與客觀的讀者的差別也就在這裏。
請正確引用帶走-別讓她成為孤兒
帶走時也請正確引用、如有刪減文章內容、
更改內容、更改標題、刪除出處、據為己有者,一律截圖PO上來
黑牡丹:有道是~境界本無差,人心自有別。
身若受苦,心可不受。讀書不解義,徒勞空費力。生死本是一場夢,迷悟只因分不清.......
盼盼哪~!誤妳的不是詩人的詩,而是怨女的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