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蕭峰、段譽是為大家熟知的人物,以下我們就從這二位中, 看看金庸筆下的人物呈現出哪些中國文化的現象。


 


在此部小說中,蕭峰(即喬峰)乃是武功高強,義薄雲天,素有「北喬峰 」之稱的丐幫幫主,深受武林人士敬重。但是當丐幫長老在杏子林揭發蕭 峰為「契丹人」的真正身世後,劇情急轉直下,丐幫內部開始一分為二, 許多人開始動搖對蕭峰的信任。蕭峰退去幫主職位後,卻遇養父母、玄苦 大師……接連被殺,只因身為所謂「五胡野蠻民族」之血統,便不得脫身 與辯解,直到蕭峰為了要替阿珠治病,來到聚賢莊,引起許多不得已的衝 突與比武,他已成為武林中之公敵!


 


其實,無須知道蕭峰在雁門關前自刎的結局 ,我們便可預料到蕭峰將是無可避免的悲劇 人物!中國自古對「個人」的定義是建立在 「仁」(二人)上,對群體則是建立在「家 」、「家族」、「地域」的單位上,這種思 想穩穩地控制著中國的文化。當然在武林世 界中,這種地域種族之分也是常被金庸描述 的淋漓盡致,當蕭峰淪為地域種族之外的地 位時,無論他有多少仁義道德的英雄事蹟都 化成灰燼,立刻從聖人地位變成喪失仁義的 殘暴者,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文化中,好 人只會出現在圈內,除非自己人,守自己幫 內規定,或是符合種族之內傳統者。而一個 人在種族外建立關係時,他必須承受來自傳 統的迫害與不瞭解,因此在中國文化當中正 如小說人物的遭遇一樣,中國人一切「道德 」皆建立在「倫理」上。


 


在我們生活周遭隨時都有很多例子可以看出 這些文化的特質:很多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 接受基督教後,反應常常出乎意料的生氣, 泰半是因為這信仰的倫理架構與傳統的家族 主義不相符合。其憤怒的來源不是因為道德 好壞而指責,而只因為信仰倫理架構的出入。


 


另一位主角-段譽,他是大理國的王子。段 家的一陽指神功,原本武林中聞名遐耳,但 段譽起初不願習武,說道:「我學的都是儒家的仁人…,佛家的戒殺…, 忽然爹爹教我練武,學打人殺人的法子,我自然覺得不對頭。」到入無量 山,迷戀上白玉彫成的女子─稱其為「神仙姐姐」。這位逍遙派女子留下 白綢令其殺盡逍遙派弟子,段譽竟改變想法,說道:「想來她逍遙派的師兄,害苦了她……」


 


這些人既害得神仙姐姐這般傷心,自是大大的壞人 惡人,你不殺他,他便殺你。」從以上可以看出,段譽的思想準則完全憑 其個人喜好,當與環境產生衝突時,便會發展出一套道理來自圓其說。段 譽此種性格,在往後無論是殺了人或是面對王語焉的不理採,一直不斷的 出現。


 


這種性格也正是中國人的一大特色,中國人說話常常「怎麼說都有道理」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價值體系不固定,這是一種文化深層─標準是建立 在人身上,標準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是隨個人修行而定。中國人不習慣 於思索「人生的目的」、「生命的起源」等抽象的問題其實也是受相對標 準的影響。讓我們看看現在的例子:在塞車的時候看到人家不守交通規則 ,會大聲責怪到處竄的車子;但是自己不守規則的時候,卻說是為了空間 能充分利用;總之,就是不會責怪自己。  


 


 


關於蕭峰與段譽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化的兩大特質:倫理制約 的權威與相對的價值體系。這種特質其實根源於中國儒道體系中,缺乏一 種對人性善論的質疑,缺乏一種在人世倫理之外尋找一種絕對正義的宗教 向度,所以把價值體系或放在人間倫常相對的關係中,或訴諸掙脫禮法, 投入自然抽象的「境界」追求。


 


 


作者:文美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牡丹 的頭像
    黑牡丹

    黑牡丹的牡丹坊

    黑牡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